当前位置:首页  > 资讯中心  > 财经要闻  > 正文

互联互通重塑世界经济格局 促进各国联动发展

时间:2017-05-10   来源:东方财富网

字号:

        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主张打通陆海空立体战略通道,通过实体项目的实施,推进区域基础设施、基础产业和基础市场的形成,促进广泛的互联互通,进而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,形成有利于共同发展的新规则和“后危机时代”全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思维。

  互联互通是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实现联动发展的前提,没有互联互通,也就没有沿线各国的联动发展。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,凝聚互动合力,这是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发出的共赢信号。

沿线国家须在三层面联动

  去年9月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(G20)杭州峰会上表示,我们决心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,让二十国集团合作成果惠及全球。其中,发起《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》,成为G20成果的重要内容。

  习近平说,在经济全球化时代,各国发展环环相扣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,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。我们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。

  实际上,这种联动主要包括三大层面的联动:一是加强政策规则的联动。一方面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放大正面外溢效应,减少负面外部影响;另一方面倡导交流互鉴,解决制度、政策、标准不对称问题。二是夯实基础设施的联动。中方发起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,推动多边开发银行发表联合愿景声明,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支持,以加速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程。三是增进利益共赢的联动,推动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,扩大各方参与,打造全球增长共赢链。

  当前,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,增长动力不足,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,贸易和投资低迷,全球性挑战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。面对风险和挑战,世界各国只有发扬同舟共济、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,加强宏观政策协调,创新经济增长方式,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,才能实现强劲、可持续、平衡、包容的增长。

  基础设施连结命运共同体

  “其实,经济增长若是没有基础设施的保障,效率将会是非常低的。而中国在过去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个宝贵的经验,那就是‘要想富,先修路’。”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认为,这种经验实际上对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适用的。

  对于很多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来说,最期待的事情就是修路。有调查数据显示,以基建需求最高的公路为满分100,铁路98分排名第二,第三港口需求仅39分。“帕德玛”大桥、双西公路、中欧铁路,正是这些基础设施将沿线国家连结成命运共同体。

  在沿线国家中,巴基斯坦汲取了中国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的经验。初步投资450亿元、北起喀什南至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的中巴经济走廊堪称“一带一路”交响乐的“第一乐章”。全球瞩目的这条走廊建设涉及交通、能源、水利等领域大量基建项目,建成后包括中巴在内整个地区的30亿人将受益。而在中国公司的帮助下,巴基斯坦居民用上了4G,手机上网速度可提高10倍。便利的交通和信息网络,为当地经济发展打下基础。

  类似的情况还在拉美和非洲等地区上演,秘鲁、智利、厄瓜多尔、阿根廷等太平洋国家已经公开表达出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坚定支持。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、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,“一带一路”为全球经济走出危机阴霾、实现强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能。

  开放精神激活沿线经济活力

  据了解,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来。中国同40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,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。

  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到现在三年了,从三年来的实践看,在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。2015年,中国和沿线国家贸易额达1万亿美元。2015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总额是1180亿美元,同比增长14.7%,而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相关国家的投资达到约150亿美元,同比增长18.2%。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投资占比虽然不是特别大,但增长速度却比较快。

  工程承包方面,2016年1—9月,中国新签的对外工程承包合同约为1500亿美元,其中“一带一路”相关61个国家和地区达到746亿美元,占比接近一半。这说明工程承包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发展非常快。这对于企业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产业园区合作方面,截至2016年9月底,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21个国家,在建和已经建成的合作区达到56个,累计投资179亿美元,入区企业达到1045家,年总产值规模达到175.4亿美元,向东道国交税9.6亿美元,为当地创造了16.3万个就业岗位。可以说,“中国智慧”正在润泽世界经济大树,“中国力量”正在温暖各国人民心田。

  中国倡议、多国参与合作成立的亚投行已经开始提供贷款,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改造、能源、交通等重点项目。中国成立的丝路基金也开始投资了。

  短短三年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超出预期。原因正是在于这一倡议所遵循的开放性精神,激活了沿线经济发展活力,“一带一路”由此也成为沿线国家交往的大平台和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合作框架。

  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,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,在基础设施联通、产能合作、贸易、投资、金融等各方面越来越多地实现了共享。在专家看来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目前的一些多边区域合作架构不同在于,中国坚持的开放、包容、均衡、普惠原则,以及共商、共建、共享和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的理念,长远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治理,都会产生重要积极影响。这也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能够得到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的原因。

  它不像一些合作机制那样是封闭式的,而是开放式接纳参与各方。在共商、共建、共享的原则下,突出了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。我们着力促进“五通”,可谓是抓住了关键。

  联结世界通向繁荣

  “志合者,不以山海为远”。中国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以来,在全球引起了强烈反响。这也反映出沿线国家的热切期待。

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认为,“一带一路”开启了全球互联互通的新篇章。在他看来,全球互联互通是全球化时代的根本特征。“一带一路”则是中国版的全球互联互通战略。“五通”模式即加强政策沟通、道路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货币流通,民心相通,或许就是中国对全球互联互通的理解,是物质与精神、官方与民间、理念与实践的互联互通。因而可以说,“一带一路”是全球互联互通史在21世纪的延续,是促进全球互联互通新演进的强劲动力。

  专家指出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主张打通陆海空立体战略通道,通过实体项目的实施,推进区域基础设施、基础产业和基础市场的形成,促进广泛的互联互通,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,形成有利于共同发展的贸易投资乃至人员、信息和资金移动的新规则,从根本上缩小经济发展差距,纠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,形成“后危机时代”全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思维,确立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多样性的合作新范式。在此过程中,中国将成为全球互联互通的动力源和重要网络节点。而“丝绸之路”战略的全面展开,不仅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,也有利于“第三方”有效用好地区资源形成广泛利益的互联互通。

  可以预见,互联互通,联结的不仅是亚太,而且是世界;通向的不仅是未来,而且是繁荣。